作者:健康养生小天地
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许多人认为喝骨头汤是补钙防治骨质疏松的良方,但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专家姜保国教授指出,这一传统认知存在误区。
科学的骨质疏松预防方法到底是什么?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骨科泰斗的权威观点。
喝骨头汤补钙的误区
很多中国家庭习惯熬制骨头汤来补钙,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孕妇。然而,姜保国院士在全国骨质疏松防治学术会议上明确指出: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实际非常有限,远不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的钙元素摄入量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数据显示,即使熬煮4小时的骨头汤,每100毫升汤中的钙含量仅为7-10毫克。相比之下,每100克牛奶含钙量约为120毫克,相差十余倍。
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也表示,骨头中的钙以磷酸钙形式存在,难以溶于水,大部分钙质仍留在骨头中而非溶于汤中。
熬骨头汤确实能溶出胶原蛋白等营养物质,对关节健康有一定益处,但作为补钙方式效率极低。这就像用一个漏斗接水,期望填满整个水池一样不切实际。
骨质疏松的真相
骨质疏松症实质上是一种"静悄悄的流行病"。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数据表明,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0%以上,约有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,且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。
骨骼健康问题就像一座冰山,骨折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,水下隐藏的大量问题更加值得关注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张先龙教授指出,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每年造成超过130万例骨折事件,其中髋部骨折的一年死亡率高达20%。
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就像银行存款的消耗。人体骨骼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后开始缓慢流失,如同银行存款达到高峰后开始支取。若前期"存款"不足,或后期"支取"过快,就容易提前进入"骨质透支"状态。
科学预防骨质疏松的四大策略
针对骨质疏松预防,姜保国院士提出了系统全面的建议:
1. 合理膳食补钙
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元素,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800-1000毫克。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,国人平均每日钙摄入仅为400毫克左右,远低于推荐标准。
高钙食物首选:
奶制品:100克牛奶含钙约120毫克
豆制品:100克豆腐含钙约130毫克
深绿色蔬菜:100克小白菜含钙约100毫克
小鱼虾类:100克虾皮含钙高达990毫克
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杨惠林教授建议,钙的摄入要讲究"三均衡":早中晚均衡、动植物食物均衡、主食副食均衡。这就像建造一座大厦,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建筑材料,而非一次性囤积。
2. 充足维生素D
维生素D是钙吸收利用的"催化剂"。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研究发现,我国约有70%的人存在维生素D不足问题。
获取维生素D的方式:
适度晒太阳:每天10-15分钟的日光浴,可使皮肤合成充足维生素D
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:蛋黄、深海鱼类(如鲑鱼、沙丁鱼)等
必要时补充:特别是老年人和室内工作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罗湘杭教授形象地比喻:"维生素D就像是钙进入骨骼的'门票',没有它,再多的钙也难以真正'入场'。"
3. 科学运动锻炼
姜保国院士特别强调,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张晓光教授的研究显示,规律的负重和抗阻力运动可增加骨密度1-2%,而不运动者每年骨密度可下降0.5-1%。
推荐的骨骼友好型运动:
负重运动:步行、慢跑、爬楼梯、太极拳
抗阻力训练:使用弹力带、哑铃进行适度力量训练
平衡训练:有助预防跌倒和骨折
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李宁教授建议,运动要坚持"3个30原则":每周至少3次,每次30分钟,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30%。运动时身体所承受的压力就像对骨骼发出的"需求信号",促使骨骼不断重塑和强化。
4. 健康生活方式
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骨骼健康的重要保障:
戒烟限酒:香烟中的尼古丁和过量饮酒会干扰钙吸收,加速骨量流失
避免过量咖啡因:大量研究表明,每天3杯以上咖啡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
控制盐分摄入:高盐饮食会增加钙从尿液中排出
保持健康体重:过轻或过重都不利于骨骼健康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章伟文教授指出,现代人久坐不动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就像一把"无形的刀",正在悄悄切割我们的骨骼健康。
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预防
绝经后女性
女性绝经后骨量流失加速,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杨曼主任表示,绝经后头5年是骨丢失的高峰期,年均流失率可达2-3%。建议:
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激素替代治疗
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至1200毫克/天
加强负重运动锻炼
老年男性
虽然骨质疏松在男性中发病率较低,但后果同样严重。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骨科王岩教授研究显示,男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甚至高于女性。建议:
关注睾酮水平变化
定期检测骨密度
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
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
长期使用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,骨质疏松风险显著增加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指出,此类患者应:
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激素
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
必要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骨保护剂
骨质疏松的早期识别
骨质疏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,当出现以下信号时应提高警惕:
身高缩短2厘米以上
背部、腰部不明原因疼痛
轻微跌倒后发生骨折
驼背加重
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刘湘军教授强调,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"金标准",建议50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每1-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。
结语
骨质疏松预防不能仅仅依靠喝骨头汤这一单一方法,而应采取科学饮食、适度运动、健康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。姜保国院士的建议提醒大家,保护骨骼健康需要科学理念和长期行动。
骨骼健康就像一座精心建造和维护的房屋,需要优质建材(钙质)、熟练工匠(维生素D)、合理规划(均衡饮食)和定期保养(适当运动)。
只有多管齐下,才能确保这座"生命之屋"坚固耐用,为健康生活提供可靠支撑。
希望通过了解这些科学知识,每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骨骼健康的守护者,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!
参考文献
1. 姜保国,李建民等.《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(2023)》.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,2023,16(1):1-32.
2.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.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版)》.
3. 杨惠林,张元超等.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治策略研究》.中国骨质疏松杂志,2022,28(3):315-321.
4. 罗湘杭,刘志红.《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进展》.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,2023,39(5):456-461.
5. 张晓光,李明等.《负重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》.中国骨与关节外科,2022,15(2):118-123.
6.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.《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(2022)》.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,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,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。
|